您好,欢迎光临免费企业邮箱门户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邮箱资讯 > 行业资讯

263邮箱到云通信 综合大数据处理是方向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11-19
2012年11月15日,由中国邮箱网、中国电信联合举办的第三期邮箱、移动互联网技术交流沙龙圆满落幕。二六三企业通信市场总监金亨杰在本次沙龙中为众同行业企业带来了《云通信,何为云?为何云?云为何?》的主题演讲,阐述二六三通信在企业邮箱行业中的独特见解。 邮箱业务在互联网市场上目前来看不算是一个主流业务,尤其是盈利收入 我觉得邮箱业务在互联网市场上目前来看不算是一个主流业务,尤其是盈利收入上来看,邮箱的整个规模和互联网增值业务模式,和我们所说的盈利模式,广告或者门户的模式来说,或者B2C的模式,它都不能够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确实看到邮箱是互联网的一个非常悠久的应用,包括我们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从开始接触互联网,第一件事儿就是我们注册一个邮箱。我记得当时在98年、99年的时候会有几个选择,前面网易罗小姐所在的网易邮箱肯定会选择的,263邮箱肯定也会是当时的一个很主流的选择,包括我个人第一个在互联网上注册的邮箱就是263邮箱。确实邮箱作为互联网最早的这么一个应用他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凡的。 我们以前应该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电子情书》,说的就是通过电子邮件的这种方式,两个住在隔壁的(人)最后能够在一起,那么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看,我们先看一下邮箱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首先认为邮箱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业务,他跟一般的基于内容的业务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在于其实邮箱的服务商从来都不关心它传递的信息本身有多大的价值,客户传递的邮件他本身的内容,他所讲的商业机密这从来都不是邮箱运营商所关注的东西,对他来讲,邮箱的服务商提供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通道的能力,第二个能力是存储的能力,其实存储的能力在最早的时候他都只是一个很边缘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最早的邮箱刚出来的时候,263邮箱是2M的空间,他只是一个暂存,因为邮箱他只是一个异步传输,我发一个邮件到对方的邮箱当中去,对方看到这封邮件之后并不是实时就能收到的,他要等到他上线之后把这封邮件取下来,这就意味着必须把他当时的信息暂存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说的邮箱有这么一个存储的特性。 那么我们说“转发”是一个什么概念?转发就是说你可以把这个信息从A点转移到B点,当然邮箱有个特别好的地方,它可以一对多,所以你可以同时对BCDEFG都可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个一个邮箱业务他的一个特性,从历史上看,它就是这样沿革过来的。那这里就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我们很强调移动互联网、我们很强调云计算,那么云计算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特性,在我们邮箱的业务中到底他能不能发挥他的作用?是不是这些技术的革新能够给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个是考验我们的一个命题。 运营能力、通路能力和算法能力,是目前运营商最重要的三种能力 二六三其实很早以前已经转向到以企业邮箱为主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讲我们的客户已经都是企业了,而不再是个人。我们提供的也不在是广告模式或者增值模式,我们是直接运营把我们的邮箱服务去卖给我们的客户。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来做我们的生意,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去关心一件事,就是企业在邮箱这个层面到底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看了一下在邮箱运营当中一共是有5中能力我认为是核心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运营能力、通路能力和算法能力,这个当中我觉得前几样都比较容易理解,比较难理解的可能就是最后的一个算法能力,其实算法能力更多的一个体现就是程序和功能的提供。比方说我们能提供一个管理的邮件分类过滤的功能,或者说邮箱邮件召回的功能,或者我们在邮箱用的这个反垃圾的语义分析,一些算法智能地去打分是我们体现的一个算法的能力。 邮箱提供的这五大能力当中,作为企业来讲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发现很有意思,其实对于计算能力这一块儿尤其是对于我们外包的运营商来讲对计算能力并不苛求。因为我们看如果一个企业有500人做运营的话,规模不算小,其实还蛮大的,但是他对服务器的要求并不高,甚至一个高端的PC他的计算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他的日常的邮件的需求了。 如果我们去关注我们的服务器他的CPU的负载长期在10%以下。即使在我们所说的额定高峰期比如周一早上或十一长假归来他不会超过30%的,所以他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其实是低的。 第二个我们讲存储的能力,存储其实我们要看企业在这块儿用的存储是什么?我所见过的这个企业当中即使是非常大的500强的企业,他们都很少在邮件上用统一存储的。很多时候就是随机存储或者带一个RAID就了不起了。而且在存储上他们的成本也不是特别的高。所以如果这样的企业能够与我们这些运营的服务商合作的话也不是因为存储的能力。更多的是我们刚才说到的三个能力:“运营能力、通路能力和算法能力”。我认为是目前运营商最重要的三种能力,是目前客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运营能力指的是因为邮箱他是一种企业的工具。他虽然非常的不起眼,但是一个企业的IT管理者他在整个工作汇报来说邮箱只占他的5%。但是这是一个非常脏的活,就是说这个邮箱假如出现问题的话,他会非常头疼,所以他具有典型工具的特征。就像空气,平时我们都在呼吸没觉得空气有多么重要,但是那天断了空气,你就很倒霉了。所以我们讲运营的能力是讲你别出问题。因为企业不可能提供7*24小时多人值守的能力,也就使得企业不间断运营的特性和企业的投入产出使得他更愿意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去解决。 第二个问题是通路能力,通路问题其实在中国来讲是一个蛮重大的问题,而在国外这个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我们所讲的通路包含了在世界各地的一个介入的速度。国内电信和网通南北分治这是一个。还有一些比如国外的一些反垃圾的组织有时会把我们的邮箱列入黑名单。运营商的通路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得你的邮件用户在任何的时候能够接入我们的服务。同时,你的邮件可以在任何时候传达到你想要到的目的方。这个通路能力是企业所或缺的。 第三个我们讲算法的能力。有人可能会说假如你买一套微软的系统Exchange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比较落伍的Notes。他在邮件的自定义及算法上都是不错的。作为反垃圾来讲列入Inport 在业界算是蛮顶尖的。可是这个东西他都有一个问题在于它第一是不是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第二他是不是可以时时升级,第三他有没有人去盯着。所以这种算法能力很多时候在企业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他并不能享受到最一流的算法,功能各方面都不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为邮件运营商提供给企业的最核心的三个价值。 我们从客户需求上来看,他会注重什么?第一是私密性、第二是定制性、第三是管理性 我觉得私密性没有多大的意外,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其实就是钱。因为企业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思维、他的创新都是体现在信息的流转当中。在这个状态下,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到非常私密他会出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像苹果,当乔布斯还活着的时候,假如有一个苹果手机丢了的话那是一个大事件。苹果不到发布会没有人知道他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东西。当乔布斯去了,库克上来的时候所有的谍报都变得真实了,大家一点意外的惊喜都没有。这个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确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他的私密性是他赚钱的一个生命的源动力。所以他一定会关心这件事。 第二个我们讲是定制。很多企业其实是希望体现企业自身的形象,每个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信息的流通都有自己的整个的一个流程。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换句话讲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那每个企业也都是不同的,你不应该去一个人去适应一个工具的要求,举个例子:你买了一个拐杖或者一条裤子,你觉得不合身你一定会去修改裤子,你不会去改你的腿。这就是一个人在使用工具的时候的一个习惯。那么企业也会这样想,我既然买了你这样一个工具,我当然也希望这个工具能够完全满足我企业的需求,然而恰恰在这个方面,企业有了定制性需求之后,他是有冲突的,后边我会讲到。 第三个我们讲管理性的问题。就是一个企业他的信息流跟粗放式的信息流他会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一般的个人使用邮箱无非就是发得出收的到就结束了,但是企业是一个组织,组织就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特性,他有一套规则,他不仅要信息可以流起来,而且他希望这些信息是在一个既定的规则和范围之下。像二六三的企业邮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在管理上一直是领先的。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的功能,确实构成了我们核心的客户认可的卖点。 所以,我们看到企业邮箱区别于个人邮箱的卖点上,定制性、私密性、管理性是企业的一个核心的关注。 这两个问题说完之后,我们就发现了矛盾在那个地方?在云计算和企业通信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矛盾。第一个是连通性和私密性的问题;很多时候企业总是觉得将企业数据放在你的这个地方不放心,他总是觉得东西在自己这里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反复的跟企业讲你托管的话你的数据是加密的,在我们这里比放在你那里更安全,我们甚至以钱存在银行里的这种比喻来说服客户。有的客户能够接受有的客户不能接受。大多数的用户还是认为邮箱的数据放在自己公司内部讲是最安全的。但是往往内部是没有办法解决联通性的问题。于是企业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他是希望私密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还是希望他的邮箱邮件可以发得出收的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在不碰到万难,不碰到重大的故障影响生意的情况下,他都喜欢自己放在自己这儿。当然我们作为运营商会在私密性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的邮箱运营商应该多下功夫,让我们的企业去更多的了解这个放在我们这里是非常安全的。 第二个问题是定制性和运营型的问题。我们每个月所汇总的客户需求可能不下上百个。我们会发现大量的需求放在这个客户的身上都是合理的。我们都应该帮他实现。但是最终我们发觉我们不能帮他们去实现,我可能帮他开发了一个东西,帮助另外一个开发了一个东西,最后导致我们的代码数及其纷乱,到处开叉,整个升级维护几乎无法进行。有一种做法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虚拟机的形式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们发现这种方案不成立,我们发现我们的运营力量是有限的。举一个例子,我们二六三北京昌平机房现在是用了三套系统,在这个规模当中我们的运营工程师的团队二十多人去围绕这三套系统可以做到7*24,多人并行都没有问题。但是假如我们做一个客户就给定制一套虚拟机,做一个客户就给他定制一套虚拟机,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们几十个人要维护上百套系统,二六三目前用户邮箱的数量最新的统计数据已经达到300万的数量,域保有量已经有十万以上了。加入每个人都提一个定制需求,我们得有多少的运维工程师才能够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这是不成立的。换句话讲,加入你在这个市场中你希望你要做大,做一个标准的,我觉得与其你去往客户的定制性去妥协,不如你自己去树立自己的标杆。当然定制性和运营性是不是有绝对的分别,也不一定,很多时候通过一些规则和一些软件功能的设定你是可以使得具有一个通用性的系统通过功能的设定使得他觉有相对的定制性。 那么在传统企业通讯市场方面我们认为也碰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大部分企业的IT所关心的是你不能做什么事情。他做的80%的权限是限制你的。天生你是具有这个能力的,但是通过他的设定让你不具有这个能力,就是否决你的某一些权利。但是从这个上面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是从来不会带来效益的。最近微博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一个企业如果成天注重于管理的话,这个企业肯定没有希望!一个企业只有不停的跟客户打交道去发展业务他才会有方向。包括网上最近提到的索尼的退败,索尼更多的去关注了他的管理,却没有把他放在为客户创新的角度上来讲。那么就以为着当一个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工具产品,又不能为客户产生价值,就使这项业务永远是边缘化,赚不到很多钱。我们讲一个企业的IT预算会有5%用邮箱,可能都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只是一个工具产品,你又不产生效益,所以综合这两个来讲不能够给企业产生额外业务营收上的帮助的话,企业在你这边的预算一定是有限的。 我们认为“融通只是一个开始” 尤其是在做的有很多的企业邮箱的服务商,我们最近这两年一直在打价格战。一个用户从年均120可能打到四五十这样一个阶段。其实大家都没赚到好处,因为什么原因?你说这是一个买方市场,对没错。但是很多的情况是这样,你的产品没有想象力。他觉得用了你的这个产品之后无非就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这个东西我也就愿意付这么一点钱。 我们认清一点,其实你加入不能够对于一个企业的业务有所帮助的话,可能你永远挣不到钱。你就可能永远干的是苦力活!这个不是我们说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所特别喜欢的。我们希望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所以引入这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云通信”? 我们认为“融通只是一个开始”。二六三的云通信的产品近期我们做了很多的发布会。对产品的功能我不想说的太多。简单的讲就是我们把各种短信、电话、电话会议、网络会议、多人聊天还有信息系统之间打通的消息推送,这些东西我们全部把他整合到一块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融通。但是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只是客户端的一个融通。我们的用户只是感觉到各种使用方式集成到一个界面上来。而真正的我们讲到的价值并不仅仅在这里。如果说简单的只是将这几个软件堆积到一个软件里面我们不认为这个是对客户产生一个核心的价值。他可以完全打电话用这个,聊天用哪个,各用各的。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选择是有传统的,他不会去选择同时有一个微波炉带一个电烤箱的功能,中国人更愿意把他分开,洗衣机就是洗衣机,干衣机就是干衣机。尤其是在企业中他会觉得“术业有专攻”。 所以我们认为融通后的综合大数据处理才是一个方向。如果你在所有的数据的前端做统一的列入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这些数据在后端进行融通。而一旦后端融通后,我们前面讲到的我们给客户提供的存储和云计算那两个没有价值的才能够发挥他的效益。而一旦我们将这些企业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归档和存储,检索、挖掘,这些东西全部都融入进去之后,我们所说的融通真正的价值才展现。比如他通过我们云通信终端所拨打的电话我们可以通过语音的形式存储下来,转化成文本的形式后我的检索的功能就能够实现了。我跟一个人的电话中的任何一次聊天我都很容易在一个系统中找得出来。这是一种应用。再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你既有的沟通信息做语义分析和关键词词频的分析,在一个销售组织中他可以分析出在沟通过程中哪些客户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可以通过已成交客户的某些特征来分析出来语义特征的分布。我们还会将这些语义的特征应用到未成交的客户中去。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融通之后,把整个通信数据基于TCP、IP网络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之后才会产生核心的价值。 一旦产生这种价值之后,我们在整个通信行业就完全摆脱了一种纯工具产品的价值,我们就有可能对企业提供了一种对于业务的帮助,因为大家应该明白任何的一次业务机会一定来自于沟通,你在阿里巴巴做生意你是通过email跟别人进行沟通,你跟别人做生意通过电话来沟通,你跟别人坐在圆桌前开会议,通过会议来沟通,其实任何一门生意他的核心都在沟通中产生,从来没有一门生意是你脑子里想出来的,尤其是在企业里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提出云通信,是因为原来运营商中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没有发挥作用。而我们真正的融合之后,这两块儿发挥出的优势可以使得我们的业务模式从单纯的工具产品和对内管理的产品变成一个业务发展产品和创新产品,使得我们整个产业可以有一个升值,大家做的不再是一年总体只有20亿的这么一个产品和产业规模,可能我们会变成200亿,甚至2000亿的产业规模。这个时候就算是大家的业务盘子不变,大家还都是拿这点市场份额,整个营收的状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是我对产业发展的一个期望和云通信未来的一个展望,谢谢大家!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