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免费企业邮箱门户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微软邮箱 > 微软资讯

Linux博弈微软20余载:“快乐河狸”松动王朝基石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4-05
“凡是看到过我小时候照片的人,都会觉得我的相貌酷似河狸。”Linux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曾在其自传中这样自嘲。   1991年夏,这只快乐的“河狸”开始编写类似Unix操作系统的Linux,李纳斯认为自己只是编了一种程序而已,他不认为有人会到处传诵他正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也不认为自己将改变世界。   但20年之后,Linux起到了动摇微软王朝大厦基石的作用,尤其是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   嬗变的开发初衷   《时代》周刊曾对李纳斯如此评价:“有些人生来就具有统率百万人的领袖风范;另一些人则是为写出颠覆世界的软件而生。唯一一个能同时做到这二者的人,就是李纳斯·托沃兹。”   李纳斯推出Linux后不久,制定了Linux规则:“人们可以免费使用这种操作系统,但不得将它作为商品;对其所作的改动和改进,必须以源代码的形式公开;如果不同意以上两条规定,则无权对它进行复制或任何动作。”   他认为,要使 Linux发展成一种完美的技术,就要保持它的纯洁性。如果有“铜臭”渗透进来,就会有贪欲的参与,事情就要糟。   当然,程序员也要吃饭。李纳斯后来修正了第一条,同意其进行必要的商业化。1994年,安德森·艾文成立了红帽软件公司,成为最著名的Linux分销商之一,他说:“Linux和自由软件社区可以看作是真正的知识界精华。”李纳斯在拿到红帽软件公司提供的股票期权时,也一度无比兴奋。   1996年底,正当Linux高速发展之际,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李纳斯准备离开芬兰赫尔辛基,前往硅谷加盟一家不太有名的计算机公司Transmeta。   李纳斯表示不准备让Linux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希望能涉足其它领域。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在被Linux阵营视为主帅的李纳斯脱离主阵地后,Linux的燎原之势却丝毫不受影响。   在名不见经传的Transmeta公司里,曾有媒体采访过李纳斯,当时记者问他如果见到比尔·盖茨想聊些什么,他表示连与盖茨见一下面的欲望都没有。李纳斯认为在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他所做的事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我却丝毫不感兴趣。我所做的事在世界上也可能是最优秀的,他也不感兴趣。我对他经商提不出任何建议,他对我的技术也提不出任何看法。”   在《时代》周刊根据读者投票评选出的20世纪100位最重要人物中,李纳斯居然排到了第15位,而从20世纪的最后几年就开始位列全球首富称号的盖茨不过才是第17位。   李纳斯曾不无揶揄地说:“我根本没有打算威胁微软,因为我根本没有把微软视为真正的对手。尤其没有把Windows视为对手因为Linux和Windows的目标完全不一样。依我看,微软做得更多的是怎么去挣钱,而不是去制作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   起初盖茨认为Linux无足轻重,但大量的用户不这样认为,他们对Linux投去青睐的目光,这其中包括接受盖茨的赞助,为计算机系盖了一座新大楼的斯坦福大学。   1996年1月30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带领这位慷慨的资助者盖茨参观新大楼,盖茨随口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的计算机使用什么操作系统?”   有些尴尬的主任给了个外交辞令式的回答:“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   当时是学生,后来成为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的塞吉·布林在场,他暗自发笑,因为斯坦福大学用于计算机研究的计算机全部采用一种操作系统Linux。   Linux冲击波   “一个每月只挣50美元的人,他怎么可能会为一个软件花费250美元?如果花一点钱买非法拷贝软件,而把五个月的工资用于填饱肚子,我一点不觉得他不道德。这种侵权是道义上可以接受的。去追捕这种"侵权者"是不道德的。就Linux而言,谁在乎如果只将其用于个人目的时,一个人是否真正遵循了GPL(通用公共授权协议)呢?那些想借此赚大钱的人们,才是真正不道德的……贪欲从来就不是善的。”李纳斯这样说。   李纳斯的软件价值观与盖茨截然不同,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还“寄生”在MITS公司时,他就发表了《致软件爱好者的公开信》,其中提到:“硬件必须要付款购买,可软件却变成了某种共享的东西。谁会关心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这合理公平吗?如果你们偷盗软件,当遇到问题时,你们就不能要求MITS公司解决问题……谁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却分文无获?哪有业余爱好者会花费3人年的精力去编写软件、修正软件、编写使用手册却免费发放给别人使用?事实上,只有我们大量投资来为个人电脑做软件。”   在1988年前后,盖茨还说过:“比起与软件不相关的方式挣钱,我宁愿免费做软件。”当时他已成为美国的亿万富翁,因此这只是一种情感抒发,说说而已,远不如早年的那封公开信那样更能体现其对软件的价值观。   随后,触动盖茨的是一批大型公司开始支持Linux的发展,其中包括微软多年的一批对手。   曾在网络操作系统上与微软一争高下的Novell开始了进军Linux领域的步伐。IBM也加入了进来,蓝色巨人可能是想以此为契机,避免在操作系统上被微软掣肘。   “我踏进这个星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会那些耀眼的星辰。”重新回归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给李纳斯发了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面谈。李纳斯赴约后,乔布斯表示,在操作系统的领域,只有两个成功者:微软与苹果。乔布斯希望李纳斯带着他的Linux军团,为苹果的操作系统摇旗呐喊。但李纳斯不认可乔布斯的想法,不过此次会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Linux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接着是数据库公司 Informix宣布对Linux开放其数据库接口,甲骨文公司也不甘落于人后,开始表示对Linux支持。   大公司的连续站队动作,让微软彻底地警醒起来。作家Fredric Alan Maxwell曾写道:“盖茨把微软不能百分之百地控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任何因素都看作是威胁。”   鲍尔默说,他想“强调Linux代表的竞争威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竞争机会。Linux是强硬的竞争对手。没有叫Linux的公司,也几乎没有Linux的路线图。然而,Linux在地球上出现了。”   鬼节恐吓   1998年11月,微软内部的一份秘密备忘录《鬼节前夕》被批露,微软对Linux的态度和准备采取的应对手段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   这份备忘录指出:“Linux代表的是一种最优秀的Unix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在关键业务领域,由于其开放特性,Linux将超过其它的操作系统。”   备忘录还提到“特别是在服务器软件领域,源代码公开软件已经对微软产生了一些直接的、短期收入上的威胁。对于开源软件中的平等原则和无拘无束的思想交流,我们现有的授权许可制度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种开发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分享将对微软产生长期的威胁”。   《鬼节前夕》备忘录甚至说:“只要服务和协议能够商品化,Linux最终会胜利。”   其中也提出了微软如何应对Linux及开源软件:“如果想要与源代码公开软件竞争,我们必须针对这种开发过程,而非某一个具体的公司。”   备忘录起草人认为Unix对Linux的帮助最大,系统性地打击Unix,将有利于打击Linux。而且Unix体现出的版本分散的弱点也将会在Linux上出现,因此可以各个击破。备忘录中还提到 了“FUD手法”。   所谓“FUD”,即 “Fear、Uncertainty、 Doubt”,意思是“恐惧、不确定、怀疑”。这个词最早出自 Gene Amdahl 之口,他原为 IBM 工程师,之后离开 IBM 自行创立 Amdahl 公司,成为 IBM 竞争对手。Amdahl 称 IBM 销售人员曾对客户灌输竞争对手的负面观念,也就是在顾客的头脑中注入“恐惧、不确定、怀疑”念头,然后,说什么顾客就可能信什么。这种行销手法后来被经常用于IT界,有媒体称,微软也喜欢使用这种手法。   2001年,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在公开场合称:“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Linux就是一种癌症,会吸附到它触碰过的一切东西身上。”   2002年12月,《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总结:“微软发起了一场旨在阻止美国和外国政府机构使用免费开源软件的游说活动,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后者正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该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了游说队伍,反对允许使用开源软件的法律。”   2003年2月,面对与会的700多名人士,盖茨称Linux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严重,比目前其它操作系统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这主要因为Linux研发人员不能对新版本进行统一的测试。盖茨称,在某些商业领域,开放源代码的发展模式是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的。   Linux领域的领头羊红帽公司则予以反击,其高管Mark H.Webbink曾把微软公司打击红帽公司的做法比喻成“坐在卡车上撒钉子”,他说,微软称开源软件侵犯其大量专利却从不提起诉讼,意在削弱竞争对手的发展。“他们不停地撒钉子,让后面的对手忙于补轮胎,从而降低发展速度,减缓开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继续较量   “如果你收到让你缴费入会等类似的垃圾邮件时,你会理睬吗?”   2007年10月的一天,对于鲍尔默要向红帽索要专利费的喊话,红帽开源事务副总裁Michael Tiemann这样毫不客气地回应。   这一年,Linux基金会成立。Linux基金会的创始人成员和财务支持者包括许多大牌公司,如IBM、英特尔、甲骨文、思科、谷歌、惠普等。   微软继续对Linux耿耿于怀。2009年7月底,鲍尔默表示:“Linux厂商自称"我们没有价格"。然而众所周知,由于知识产权和其他原因,他们实际上存在价格。在使用这些自称免费的操作系统时,主要问题是开发者没有动力去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支持用户要求的硬件供应商。”鲍尔默指出,微软的模式是“高出货量、高价值,同时价格较低,但并不免费”。   不久,网上曝光了一份微软针对Linux的培训材料,微软在其幻灯片中表示,与Windows产品相比,Linux无法支持大量通用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如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微软Zune播放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Office 2007办公套件等。微软另一张幻灯片内容显示,所谓“Linux安全性能高于Windows”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另外一张幻灯片这样下结论:“性能最为完善的操作系统当属Windows 7无疑”。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编辑尼古拉斯·卡尔森认为,微软这种公然抬高自己、极力贬低竞争对手的做法,可视为业界丑闻。部分Linux专家认为,微软为提升其Windows 7的销量,故意在培训教材中宣称其各项性能指标优于Linux,此举涉嫌误导公众。   真是“风波梦,一场幻化中”。对于微软来说,此时的Linux已是风生水起,难以遏阻了。   2009年11月的一天,微软前员工基思·柯蒂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Linux代表了操作系统的未来。   柯蒂斯表示:“IT行业存在着围绕微软的"生态系统",然而以前存在的独立软件开发商体系现在也基本消失。当我1993年加入微软时,用户需要安装很多软件。但现在已不是这样,微软的合作伙伴都是服务提供商和硬件供应商。微软应向何处发展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看看微软的代码库,世界已经不需要他们的任何代码。从我第一天使用Linux开始,我就不再使用微软的一行代码。这已经有很多年。”   “与微软竞争就像踢只小狗”   “我认为我们不再在乎微软。微软曾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但是,现在与微软竞争就像踢一只小狗。”   2011年4月的一天,Linux基金会执行理事吉姆·策姆林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李纳斯开发出他著名的操作系统内核20年之后,Linux与微软之间的斗争已经结束,并且Linux取得了胜利。   策姆林称,微软股票在过去的10年里停滞不前,但是,开源软件的领导厂商红帽的股票却大幅度上涨。   他表示,在Linux 2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 Linux已经应用到70%的全球股票交易上,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发展,其中包括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知名网站。   红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Whitehurst也得意地说:“要不是Linux,哪儿会有谷歌这样的公司啊?只有Linux能帮助他们低成本建立公司,进行创新,这些商业模式才能运转。”   策姆林称:“在移动计算市场,微软已经失败,而Linux已成为苹果的主要挑战者。”泽姆林举例称,谷歌Android、英特尔Meego和惠普Palm webOS都是苹果的主要挑战者,这些系统均基于Linux。   他还说,“Linux已经统治了除了台式电脑之外的几乎所有种类的计算”。他炫耀了Linux在服务器与网络计算上的成绩,据称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站点有90%以上使用Linux。   在提到Linux取得的成绩同时,策姆林也承认,在台式电脑市场没有取得长足进步令Linux略感沮丧,但传统的台式电脑正变得不那么重要,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把人们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吸引开,微软对于计算市场的控制力将削弱。   展望前景,策姆林说:“Linux用户会继续面对法律与技术守旧者,但Linux已经20岁了,现在还是计算领域的最大力量。因为Linux有一个重要属性:公司、产品都可以来去自由,但不变的是Linux的自由。自由让大家可以获取源代码,可以和你的朋友与邻居分享改变。”   策姆林还说过:“肆意批评微软就是我的工作。”(本文作者姜洪军,摘自《蹉跎十年:微软王朝危机》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i风云》记者手记   乐者为王的非商业实践   “我们人类被这三种事物所驱使对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行为也是如此。这一次序是:生存、社会交往、寻找乐趣。它也是进化的次序。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了《Just for Fun》作为自传书名的原因。”李纳斯曾在介绍有自传性质的那本书时,也介绍了自己的价值观。这本书中文版名字被译为《乐者为王》。   李纳斯曾回忆Linux一名原来是程序代号,因为他的名字是Linus,他认为如果把Linux作为正式名字,别人会认为他是一个自大狂。谦逊的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FreaxFree(自由)+Freak(怪诞)+X组成。但大家不喜欢这个名字,认为它很糟糕,大家反而喜欢Linux。   李纳斯把Linux初始版本放到网上,起初大概只有100人左右使用,但他们为Linux的推波助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些热心的志愿者修正代码错误、上传补丁、完善它。   “我很懒散,我喜欢授权给其他人。”李纳斯说,Linux所取得的成功其实可以归结于此:一大批程序员们把完善Linux和拓展其应用看得比睡觉、锻炼身体、娱乐和聚会更重要,他们非常高兴成为全球最大协作项目的一部分。   就是说,李纳斯电光火石般地敲开一个火种,自由软件爱好者“众人拾柴火焰高”。Linux不是一件刻意创造的杰作,而是日月积累、集腋成裘的结果。短短几年间,在Linux周围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狂热分子,他们不计得失地增补、修改程序,并传播开源软件运动的精神。   英国作家Glyn Moody说过:“自由软件不仅仅是关于软件代码的,它们也与自由、分享有关,与社会有关。它们与创造有关,与美有关。这些代码深处寄托着我们最美好的心愿以及对最丑恶的东西的反抗,它将和人们的恒心共久长。”   Linux初衷无关商业,但它诞生后,有着自己的生命动能,李纳斯也无法左右它了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