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中兴微软巨头对话老IT发展新路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25 |
25日上午,在关于“老IT新路”的主题高端对话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中兴通讯(000063,股吧)总裁兼执行董事史立荣、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针对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发表独特见解,共同探讨IT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主题高端对话:老IT新路
和讯网消息 3月25日,2012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3月24-25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转型中的谋略之道”。作为本届峰会的全程战略合作伙伴,和讯网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联想中兴微软巨头对话老IT发展新路
25日上午,在关于“老IT新路”的主题高端对话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中兴通讯(000063,股吧)总裁兼执行董事史立荣、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针对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发表独特见解,共同探讨IT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关于“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张亚勤与史立荣有不同见解。张亚勤认为,未来三年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肯定比平板电脑大,而史立荣则持相反见解。谁是谁非有待时间考验。
此外,对于IT行业的未来发展,杨元庆认为“老企业”的突破和创新要求它们不断地区回顾自己的“老”,根据审视去确定未来的“新路”。
张亚勤认为,在智能电视方面,五年之后电视机就是PC,就是计算机,就是互联网。所以现在传统的电视厂家也要学习手机厂商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转型中把握主动。
史立荣则认为,创新应该是企业核心的DNA,没有这个DNA,企业就长久不了。
现场文字实录:
宋立新:谢谢元庆,元庆谈到了多元化的这条路,从元庆的角度来说,无论什么形态,电视也好,手机也好,都属于PC系。刚才我和史总沟通的时候,他认为无论哪个形态都是手机系,很多电视的厂家介绍了都是电视系 ,其实这三个系有很高度的重合,只不过是每一个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一样,所以它定的标准不一样。谈到合作的关系,把这个问题给亚勤,每个人还有一个问题要讲。谈到合作,吴鹰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老大们在一起 的时候都是喝茶、聊天、谈合作,手下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刀剑相见。所以亚勤在台上有这么多的硬件厂商的情况下,你作为软件厂商,你给我们谈一谈软硬件之间的合作关系,谈谈你的体会。
张亚勤:微软是一个软件企业,我们一定要和硬件企业合作伙伴合作,他们成功我们才能成功。
宋立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主导发展权的问题。
张亚勤:先看一下发展的趋势,一个是IT的消费者化,一个是在垂直化,消费者化不用讲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垂直化并不是说一个企业要把它的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手机系统本身以及服务、应用全部都做了,但是你要更多的分工,大家要更深层次的合作。看一下IT行业的历史,最早是在大型和小型的时候,那时候没有软件,就是软硬件服务的,完全是垂直化的。到了PC时代变成了完全横向的水平化、扁平化的时代。现在到了云计算和终端,变成了矩阵化的模式。所以合作范围和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微软30年前,其实每过5年、10年都会遇到一个大的挑战,都会有一个大的转型。一开始是Windows,是主流产品,后来到office,包括几年前的云,今年我们在服务器方面的收入也超过了Windows、超过了Office。10年前我们是做XBOX,现在做社交网络,最近在做BING。微软在各个方面都在应对,是看得比较远的,要有耐心去发展。最近整个公司都走向云端,包括看到了365,你在云里可以付费使用。Windows8是典型的云+端,元庆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最好,不管是云+端还是平板,还是笔记本,还是PC,包括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有很大的转型。
另外,我们在云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包括有Windows服务、私有云,希望在中国的今年或明年推出。
杨元庆:我相信个人电脑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笔记本电脑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吸收平板电脑的一些优点,使自己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出来,它会跟平板电脑一样也是永远在线,会有更好的设置,更长的电池时间。它也同样可以Touch的方式来操作。我认为它会有新的形态出现。
宋立新:每一年领袖峰会晚宴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公布一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大家做一个证人。最后一个问题是围绕着史总所谈到的,他认为苹果的危险,虽然苹果如日中天,但是他自己本身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想问元庆和史总,你们看到各自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威胁了吗?
史立荣: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谈到品牌和B2B、B2B2C方面要强化,孙会长也说了,终端出货量那么大,但是很多时候连Logo都没有打,要强化品牌意识,对于我们的终端还是有很大的威胁。另外,我们已经把握到主动权了,但是在应用云方面,未来这一块还是战国时期,我认为水很深,抓好了可能就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抓不好的话可能也会马失前蹄的。
宋立新:元庆回答一下在发展过程当中他所看到的威胁是什么,同时请台下的观众准备好,最后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提问题。
杨元庆:我觉得现在我们最大的威胁是发展的风险,在中国我们怎么样从PC的领导者走到PC+的过程,这里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跨过整个新的领域,可能竞争的环境也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必须要知己知彼,做好最困难的准备。在中国以外,第一步是希望以商业客户为主导的业务扩展到消费者领域,这完全是不同的领域,在这个地方要建立更强的品牌,完全是不同的渠道,完全要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软件和应用的环境,我们在这些方面要做好。在这之后才能从PC走到PC+,在这个战略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困扰。比如建立品牌,这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怎么样有相匹配的产品,在服务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宋立新:谢谢。刚才元庆也谈到了,在企业转型过程当中最大的威胁可能不仅仅是资金链的问题,首先是人才的问题,这对整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链都是一个考验。现场有没有问题?
吴鹰:我是讲挑战的事,我听元庆坚持己见说出货量的数据,我也不争。有一个问题想问史总,我很惊讶中兴通讯手机出货量占世界第四,我记得去年好像是第八,你现在的出货量是第四,你觉得中兴或者国内的企业,现在在智能手机方面,今年出货量会超过功能机的量。你觉得中国的企业来挑战苹果的最高端智能机还需要多长时间?中兴在智能机上面的投入比例是很大的,智能机今年在总量上的占比是多少?谢谢。
史立荣:今年从智能超过传统的智能机,我觉得要超过30%的水平。另外不是光靠技术,苹果其实有相应的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封闭的软硬件的商业模式也只有苹果。刚才微软讲了苹果之间的操作平台,从中兴通讯来说,我觉得一个方面是要强化技术,我相信还是会带来价值的,很多消费品更多的是外型、客户的感知和商业模式。第二,比如差异化,我们会带一些差异化技术,今年给日本的一款手机,防水机很受欢迎,因为日本人下了班以后都喜欢桑拿、泡澡,在泡澡的时候系玩手机,但是有雾气和水气特别容易坏,所以给日本的消费者研制了防水机,特别受欢迎。所以我们就希望研制一款手机来带动这个市场,然后再逐步突破,我觉得还是很难的,争取全力以赴。
宋立新:进入今天论坛的总结阶段,你们对于转型中的谋略之道的体会是什么?
杨元庆:我觉得企业的老与新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有100年,它依然永立在行业的潮头,我觉得可能更加不容易,而能够做到这一点,企业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它要不断的去回顾自己的老,看看这个老路是不能再走了,还是不够宽,根据这样的审视去确定自己未来的新路是什么,重新走一条新路还是增加一点新路,这是我自己的总结,谢谢!
张亚勤:总结一下自己的困难,五年前我们基本上都是讲到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企业,但现在产业在发生大的转型,尽管看到这些企业很明白产业在往哪个方向走,但是由于人才的结构,由于决策的整个方式就慢了。在智能电视方面,我们在手机方面走得慢的情况下,五年之后电视机就是PC,就是计算机,就是互联网。所以现在传统的电视厂家也要学习手机厂商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转型中能把握、主动。谢谢!
史立荣:说大了就叫转型,说小了就是创新,我觉得转型和创新,如果一个企业在这一块停住了,这个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了。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一个政府都一样,包括深圳市政府,我看到许市长这么重视这个论坛,其实深圳市改革开放的创新也是不断的,刚开始它有优势,别的地方慢慢把这个优势学会了,它就会产生出新的优势出来。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需要创新的,所以创新应该是企业核心的一个DNA,没有这个DNA这个企业就长久不了。
张亚勤:特别讲到研发和创新,现在谈到很多经营模式,最终的企业发展,高科技的企业还是要有核心技术,要有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核武器,不仅仅是做主动性,还要做防御性。所以中国企业从现在开始做创新,申请专利。专利战略会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核心战略,如果来不及自己创新,去买、去借、去拿都可以,我认为专利是核武器,谢谢大家!
宋立新:刚才史总、亚勤和元庆都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一年我们的IT领袖峰会3月份在深圳召开的时候,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因为无论时间怎么推移,深圳具有多少年的历史,创新的血液仍然是这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所以我们也很感谢台上各位嘉宾的分享,转型是一条艰难的路,所以每次看到IT领袖峰会这个名字的时候,我都在想这个“领袖”的“领”是领先,“袖”是挥一挥领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做领袖很难,做IT行业的领袖更难,因为这个行业更残酷,竞争更激烈。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嘉宾,也告诉他们,我们和他们在一起。谢谢!
陈彪:各位领袖,各位嘉宾,上午的议程到此结束,中午是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下午1点钟我们发布深圳IT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推进下午相关的议程。上午的会议到此休会,谢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