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在线隐私?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4-03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的也越来越关注。知名VC Fred Wilson对此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我们在网上的点击记录、搜索历史、收藏、推文、照片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的数据,我们应该能够控制它、删除它以及决定如何使用它。这理应是网民的基本权利。
同样,网民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网络行为不被追踪。但不追踪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支持。
追踪和分析对网民本身能够提供价值,比如亚马逊可以依据你的购买记录为你推荐书目,Foursquare可以依据你的签到历史为你推荐吃饭和游玩的地点。我们并不该限制应用和网站依据海量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在线广告产业有大部分都是基于追踪和分析。同样,个性化推荐与服务的商业回报也呈增长趋势。在我们制定在线隐私保护措施时,并不应该削弱互联网的商业根基。
透明化是第一原则。我们应该鼓励各种网站和应用把隐私策略当作头等大事,明确公开隐私原则,同时让用户自主选择。
收集数据和把数据卖给第三方有天壤之别。 我允许Foursquare收集我的数据是因为Foursquare可以以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是将我的数据卖给第三方,这显然是我不能接受的。
随着API的开放热潮,很多数据并不是被卖给第三方,而是在各个平台上面自由移动。开放API拉底了创新的门槛,也是很多新服务搭建的基石。在保护隐私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影响API的开放。
在互联网时代,隐私保护和个性化服务是一对悖论。各大网站和应用如果想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势必需要收集更多用户的信息和数据,这又会引发隐私泄漏的顾虑。Path上传用户通讯录引发的恐慌、Google将个人结果引入搜索结果造成的争议都是这方面的例证。
从Wilson的建议中,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开放美好的互联网环境其实需要用户、公司和政府三方共同营造。用户应该明白自己的数据会如何使用,以及数据的追踪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而公司需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明确按照自己所宣布的隐私原则行事。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不能越界,只能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制定政策和法律权衡商业发展和隐私保护。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下,一个开放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