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重利和浮躁-互联网在聚集雷锋精神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26 |
网络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重利和浮躁,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氛围中,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换一个角度看,雷锋精神就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网络中。网络时代并不缺乏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承雷锋精神。
网络时代的特质与雷锋精神是共通的。网络时代的特质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的答案就是:开放和共享。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分享其他人的知识。在这里,人们真正做到了“裸面”下的知识共享。互联网建立起来,一向被视为是私有财产的知识,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公共财产。网络时代中,信息资源的国际共享,信息高速公路的诞生,使信息的共享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互联网维基技术的出现,颠覆了知识的传承方式,改变了知识建构的模式,带来了一场知识的“创新性革命”。这场革命正是以共享为特征的:创建方式是全民参与的,它既让全民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和受益者,也让全民成为知识的贡献者和分享者。
正因为如此,从本质上说,网络就是共享,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这种共享并不是针对某一部分人,而是针对全人类,针对互联网下的每一个人。因此,可以说,网络特质在某种意义上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是有共通之处的。事实上,网络普及带动了更多人实践和传播雷锋精神。
我们总认为,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网络在不经意间践行了雷锋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一意为网民服务”的网络雷锋,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并一直在享受到他们的免费服务。
例如,“网络知道分子”就是指那些在互联网上,到处替人回答问题、解决困难的活雷锋,他们回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至“宏观经济应当如何调控”、下至孩子该如何喂养等千奇百怪的问题。
再如,互动百科性质的网站,是一个活雷锋们集中的地方。他们将一个词条不断地修正、编辑,以使其描述更加客观。维基百科是一个将人类知识和智慧充分共享、并获得成功的最好例子。网友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协作编写百科全书,不受限制地修改词条,每一次修改记录都可以方便地查阅。以“互动百科”为例,众人拾柴火焰高,成千上万热心“修词”高手在网上无偿奉献,只用了短短几年,编写的词条竟然超过了赫赫有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这群活雷锋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借助维基模式,你修我改,垒砌成一座互联网上的知识宝库。
还有一些人,他们通过微博客等形式,将自己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与人分享。有一些互联网技术爱好者,他们建立各类网站,向网友普及网络基础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软件问题,或者编写一些开源软件、第三方软件,很多人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反对某些大型软件公司对互联网的垄断。可以说,网络并不缺乏雷锋,更不缺乏雷锋精神。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们献爱心,不少志愿者赶赴一线,抗震救灾。其中汶川大地震,中国人一年捐赠超越过去十年总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让世界为之惊叹。这其中,网络雷锋的帮助功不可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事接连不断,每个人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其实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一种表现。我们从来不缺雷锋精神,只是大多数时间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诚然,在某种程度上,雷锋一度成为了网络时代的玩笑。信息化、网络化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垃圾信息,骗局、病毒等也蜂拥而至,以至于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电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信息垃圾和更多的坑蒙拐骗,网络游戏则让人和吸毒一样上瘾。网络上,很多受骗事件都会被网民广泛关注,进而使生活充满欺骗的社会现象不断发酵,助人为乐的事件却演变成了讹诈钱财的事件。这些事件不断涌现,再通过网络的扩散传播并被放大,使得人心变得越来越冷漠,助人有风险,做好事需谨慎,这演变出了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社会现象,甚至出现了小悦悦的悲惨事件。
其实,对于这些虚假信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是当前条件下互联网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些丑恶现象的遏止可以通过行业自律、网民的道德制约、法律规范等手段来解决。在尊重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对待互联网言论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有特定的表达平台和通畅的表达渠道。领导者应该以更加平等、开放、互动、亲民的姿态与网络信息对话,让更多的真正的“活雷锋”展现出来,而不应该让雷锋精神在冷漠中淡化,在淡漠中离我们远去。
雷锋精神在哪里?雷锋其实就在我们心里,雷锋精神就在网络上传承。大多数的人都是喜欢助人为乐的,因为帮助的是别人,快乐的却是自己。助人为乐的那种满足感、幸福感与光荣感是做其他事情很难得到的。不过,网络时代使得我们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时代的雷锋精神应该赋予新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建设一个真正的阳光网络,使真善美得到展现,让真正的“活雷锋”能够在阳光网络中得到展现。只有如此,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在网络时代得到传承。当然,现在的互联网离我们所需要的阳光网络还很远,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例如,在中国雷锋网站中,不仅有各种有关雷锋的介绍和雷锋精神的阐释,而且网站本身也发挥了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互动性,用雷锋在线的形式为他人提供帮助,每一个希望得到他人帮助或是愿意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人都能够以网络为窗口向人们传递信息。我们需要一个阳光网络来保证雷锋精神的传承。
其次,让雷锋精神回到我们身边,需要法律给予必要的保障,不要让做好事者受委屈。就像一个网友所说的,雷锋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助人为乐精神的一个总结,重拾雷锋精神势在必行。这是整个社会的事,而不单单是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的事情,使社会充满雷锋精神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多数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中,雷锋精神才会薪火相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