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免费午餐还能吃多久?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21 |
互联网的免费午餐不会永远持续,在互联网服务“收费”和“免费”博弈过程中,需要达成一种平衡。在让免费服务成为收费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的同时,进而构建一个“免费+收费”的良好生态,以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必然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正确消费观念的建立和消费氛围的形成,运营方的决策时机和方式,都至关重要。
有了淘宝商城的前车之鉴,今年腾讯QQ商城的收费之举则显得低调很多。据悉,从3月1日起QQ商城已启动收费举措,其收费分为诚意保证金(诚保金)和平台使用服务年费、交易使用服务费三个部分。其中诚保金为2万元/单店铺,年费为6000元/年。而交易技术服务费则是根据成交额的百分比予以收取。
据腾讯方面称,这已然是“行业内最低标准”。但此举仍然引发了部分商家出逃,这些商家表示愿意转战新的免费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事实上,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免费与收费的话题始终比较敏感。很多业者认为,正是“免费”与“分享”,才促成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在互联网世界,逆势收费而亡的例子更显众多。当年易趣ebay在中国的败北而去,很大程度上就是其不合时宜的收费策略导致;即便是时至今日,纵然是如谷歌般的业内翘楚,也正在为地图服务收费举措带来的客户流失深受困扰。如此一来,收费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变成不敢触碰的禁地。
那么,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会有如此特殊的免费午餐呢?事实是在互联网发展的最初阶段,面对一种崭新的消费应用和生活方式,需要一个客户培养的阶段,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讲,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钱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给受众一个低成本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依赖,逐渐以此建立用户粘度。无数互联网创业成功的经验表明: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是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免费当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操作。
但是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随着行业发展成熟度不断提高,服务提供者在成本不断攀升的前提下,依靠单一的广告收入获得盈利增长却是相对有限的,免费的服务提供便逐渐成为了低效率的根源。
对运营方来讲,低成本同时低层次的免费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群体不断攀升的高层次需求,而与高等级服务伴生的高成本压力渐显,在双重压力的挤压下,运营者逐渐疲态渐显,常常处于盈利模式的困惑中,于是通过提供收费服务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然成为选择之一。另一方面,而随着消费群体的逐渐成熟,服务需求逐渐的分层次化和多样化,也同时决定了用户具有为可靠服务和增值服务“付费”的潜在可能性。
拿水深火热的视频行业来说,免费午餐带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由于免费而产生的版权陷阱,正在一步步将行业拉入深渊。诸如此类的还有电子阅读,以及一切依赖内容提供服务的细分领域。即便是实力如苹果公司,也日渐陷入版权官司缠身的境地。
现实告诉人们,互联网免费时代行将结束,没有“收费”支撑的“免费”服务是无法延续的,并且难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互联网服务“收费”和“免费”博弈过程中,需要达成一种平衡,通过提供“免费”服务获得用户的广泛关注,提升潜在“付费”用户规模,通过满足用户对高品质服务和更高体验的追求,进而实现“收费”和盈利的最终目的。在让免费服务成为收费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的同时,进而构建一个“免费+收费”的良好生态,以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面对受众长期形成的免费心理,特别是在中国受众这种价格敏感度比较高的状况下,收费模式的推广必将是步履蹒跚的,这需要一个时机的判断和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现阶段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收费模式正处于萌芽状态,运营方转向收费模式的时机选择,以及收费等级的划分,都是必须前置筹划完善的。
在这点上苹果公司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App Store平台上,一边提供吸引用户的普遍应用,一边提供更好体验和更全面内容的收费应用,以免费赚取流量,以收费获得收益,基本达成一个“收费+免费”的平衡状态。而对追求高体验的高端群体的强指向性,也帮助了这一模式得以成功实现。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免费午餐不会永远持续,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正确消费观念的建立和消费氛围的形成,运营方的决策时机和方式,都至关重要。互联网行业从免费跨越到收费,这里更需要的是一个平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