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免费企业邮箱门户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IT资讯 > 互联网

在当今时代“网络雷锋”怎样走好成长路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18
互联网日渐成为汇聚网友爱心的重要“公益阵地”,赋予学雷锋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何更好发挥网络作用,促进网上网下良性互动、共树新风,成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现实课题——   “网络学雷锋”正成燎原之势   不久前,阜阳农村一位身患疾病的小男孩,急需A型血小板方能延续生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合肥网友“老毕”点开了“男孩王君耀”的微博。从此,一群素不相识的网友挺身而出,通过微博相互转告,组成了160人的“A型血互助团”,排班轮流为小男孩捐献血小板,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爱心接力传奇。   网络是一个大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爱。在以转发帖子等方式表达爱心和关注的同时,一些热心网友自发组建了爱心QQ群、爱心网络社区等网络交流平台,号召大家走出虚拟的网络,走进社会做好事。水利部门干部郭朝阳利用QQ成立“玫瑰群”,6年时间多次组织群友为孤老送年货,探访留守儿童;安医大一附院高级工程师洪波发起成立“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西部青少年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和改善成长环境。   从个体自发到群体自觉,网络公益以联盟的形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新安晚报论坛发起成立的99度义工联盟,通过平台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投身到奉献爱心的公益事业中。在阜阳,以“颍上论坛”为平台的颍上公益联盟,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招募、活动、沙龙等11个QQ志愿者交流群和2个手机信息群发平台,把网络交流迅速转化为现实公益活动。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大爱。借助现代网络手段,雷锋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诠释。 “网络学雷锋已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天的燎原之势。”有关专家表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络雷锋”将网络爱心转化成现实行动,形成网上网下相互衔接的助人为乐新模式。   “网络公益”面临“成长烦恼”   有专家指出,与传统学雷锋的方式相比,“网络学雷锋”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更加便捷,有着独特优势。譬如网络公益活动以图文视频的“在线传播”,让网友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感受到助人活动的真实性,增强网友的参与度。当网络一旦“联结网民心、凝聚大众爱”时,它焕发的力量是惊人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A型血互助团”中,成员年龄从60后到90后,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安徽,连香港的艺人也在为骨髓移植手术费用而努力。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开通不久,就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上百名志愿者,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资助学生累计超过2.4万人次,助学范围已覆盖青海省多个地区,累计涉及200多所学校。   “通过网络开展学雷锋活动,无疑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契合社会潮流,深化学雷锋形式的好做法。 ”省文明办有关人员表示,网络学雷锋渐成热潮有其内在原因。“它打破了时空限制,不仅让传播与反馈都非常及时便捷,更容易让天南地北的‘志同道合’者自发组织起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   当爱心借助网络日益蓬勃时,问题亦随之而来。 “全民直播”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但因其隐蔽性、分散性、虚拟性特征,使虚假信息、跟风炒作有了存在可能。网络求助常因幕后推手的策划,有时误导公众盲目跟风,有时夸大其词吸引眼球,从而陷入“信任危机”。   从网上“出售剩余人生”到“母亲跪行求助”,媒体此前爆出的多起网络“推手”利用网络“消费”大众爱心的事件,让网络公信力打了折扣。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就会让网民担忧爱心被“忽悠”,使得网络公益行为受到抑制与削弱,导致“看热闹的多,敢伸手的少”。   与此同时,从网络联盟走向民间组织,也面临诸多困境。按照相关部门规定,成立民间组织除有一定的注册资金外,还对办公场所、固定会员等提出要求。在经济、身份问题的多重困扰下,网络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举步维艰。   制度呵护让网络爱心一路走好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面对纷繁复杂的求助信息和公益行动,如何客观、理智、冷静地甄别信息真伪,不盲目追风传播,既是广大网民的“必修课”,也是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 3月3日,由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承办的“安徽好人网”正式开通,标志着安徽有了弘扬民族美德、践行雷锋精神、宣传好人好事的“网络阵地”,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倡导做好人好事的重要窗口。   网络公益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透明度。以格桑花教育救助会为例,捐赠者可以在格桑花网站上选择待资助的孩子,通过网上银行完成捐助,每一笔收支都可在线查询。这种助学模式也因便捷、透明而广受赞誉。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顾辉博士认为,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是值得颂扬的好事,但网络救助的发起者通常并不具备发起募捐的法律资质,救助资金如何保障和利用也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民间机构是否具有面向公众募款的权利,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顾辉呼吁,国家法律法规要尽早填补空白,让热心公益的网友“心里有底”。   网友“爱飞翔的虫”时常组织、参加颍上公益联盟的活动,他对网络公益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网络团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组织者经验匮乏、经费欠缺、参加人员流动性过大等。他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使之健康发展。   “让网络爱心阵地更加有序、有效、有力,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监管的长效机制。 ”有关专家认为,需要建立合理的把关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整个救助过程进行必要监督,同时出台和实施有关网络捐助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强化网络募捐活动监管,给网络爱心穿上“护身服”。(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