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免费企业邮箱门户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IT资讯 > 互联网

网络焦点虚假315网站泛滥 利用消费者投诉向商家牟利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17
所谓的“315”投诉网站拿着消费者的投诉帖,和商家做起了收钱删帖的买卖。消费者望眼欲穿等待回音时,却早已成为他人的盘中餐。《天天315》本期关注:数百黑“315”网站借消费投诉谋利,消费者从头到尾被利用。   中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315”本来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块盾牌,大家觉得有了“315”,心理上会觉得安心一些,但是如今这个“315”的招牌已经被某些所谓投诉打假网站利用,成为它们的摇钱树,“315”也成了他们免费的招牌广告了。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了11家投诉网站,这些网站的名称基本都包含了“315投诉”、“打假”这类的字眼。猛的一看,这些网站的名字很雷同,光看网址或者网站的中文名字是很难区分这些网站的,这些网站的内容大部分也都一样,都标榜自己是最权威、最知名的投诉网站。在逐个查询域名注册信息之后,记者发现这11家网站的域名注册信息绝大多数是虚假的,有的网站注册人的信息是一个邮箱地址,有的甚至是一串问号,很随意就进行了注册,联系方式留的手机号拨过去发现是空号。有的网站注册地址极其不准确,最离谱的是“315诚信网”,它的域名注册信息显示的是“OK”这两个字,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可以显示的注册信息。在调查过程当中,记者还发现虽然有的网站在页面下方摆着ICP的备案号,但是在工信部却没有查到这个备案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投诉网站,拿着消费者的投诉帖和商家做起了收钱的买卖,你给我钱,我帮你删帖。消费者望眼欲穿等待回音的时候,其实早已经成为别人的盘中餐。这些假投诉网站是怎么样“一菜三吃”的?消费者又是怎么样被利用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冰清做客节目,发表他们的看法。   赵占领:   这些网站肯定是不靠谱的,一般的消费者应该也能作出这样的判断。这些不是正规的网站,网站一般应该先进行备案才能上线,但是有些接入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严格把握就直接上线了,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应该加强对这些接入商的监管和审核。   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315前后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消费者维权心理很强,企业很害怕这段时间被媒体曝光,被社会聚焦,这些网站就趁机赚钱,利用消费者的投诉信息来获利。利用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对这些企业进行威胁,这是属于敲诈勒索。如果金额比较高,应该是属于刑事犯罪。另外,有些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会对涉及的企业的商誉造成损害,这也是属于犯罪的。   315本身是一种公共的资源,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社会公信力,这些虚假的投诉网站可能会导致大家对315的品牌、315公共资源信任度的降低,或者是缺失,这也是对社会诚信的一种伤害。   杨冰清:   按法律上来讲,这种行为肯定是违法的,因为本身侵犯了消费者合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监督的权利,但是这种监督的权利其实被这些虚假的网站给剥夺了。   现在针对性的法律确实是个空白,只能套用一些现有的行政工商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规,或者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对这些虚假网站进行处罚。   其实虚假“315”网站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本身,同时还对整个的社会诚信度有所损害。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