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新媒体将成为华谊主战场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4-07 |
电影行业这些年增速非常快,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在2011年的时候票房达到了130亿,银幕数达到了9000多块,但它属于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 行业,是非常典型的“二八定律”,电影行业的门槛还是很高的,挑战难度比较大,它其实是一个B2C的产品,导演、制片人的想象力最后都要一张票一张票地检 验。
当然,这几年新媒体的高速成长,对影视公司的利润增长也有一定支持。新媒体对影视公司的更大贡献,是扩展了原来只走电影院和电视台的模式,未来希望还会有新的模式。最近微电影、微剧都出来了,这都是创新,对内容公司是利好,我们是希望这种渠道越来越多的。
今年2月份中美达成新的电影条约,在原来每年20部基础上又增加了14部进口大片,这对中国整个电影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从长远、宏观的角度来说 有更好的产品竞争会提高本国电影竞争能力,从微观的角度,未来两三年来看,对国内电影制片公司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冲击。中国这些年的引进片几乎都是全球最 有竞争力的电影,基本都是大片,原来每年只有20部引进片的时候,在每个档期都对国产电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未来的状况是每个月都会有将近3部进口大片, 这个冲击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高兴看到今年将是华谊整个电影业务非常好的一年,我们要打破两个纪录,一个是华谊兄弟电影年度最好成绩,我们有信心在2012 年突破,预计国产片今年应该能够做到85亿~90亿的水平,希望我们能够占到国产片25%~30%的市场份额。第二个是希望冯小刚电影能够继续打破华语电 影最高票房纪录,现在纪录还是由《唐山大地震》保持的6.73亿,我们分析《一九四二》是有机会打破这个纪录的。
这些年国际电影的趋势,新创电影的盈利空间确实大大下降,中小型电影的空间也大大下降,但是一般一家大的制片公司都有一两部系列电影作为主要产 品,就像《哈利·波特》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和收入,华谊电影前几年非常成功的就是冯小刚系列。我们也想做《蜘蛛侠》这样的电影,今年6月份会开拍《狄仁杰前 传》,希望再往下拍,形成华谊在动作悬念电影的一个系列。我们还选择了中国文化上比较认可的话题太极拳,是华语电影首次尝试同时启动三部曲,去年用长达6 个月拍摄了《太极》上下部,还会有《太极》第三部,这都是在向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模式靠拢。目前中国影业公司的眼光还局限在本土市场,但在市场渐渐放开后, 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影公司才能继续生存。
这两年我们也做了很大努力,去寻找最有创意能力的艺术家和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希望在行业里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链。所以我们也和新兴的独立制片人 形成了类似好莱坞的独立制片机构加上大的Studio联动的模式。这个模式在今年已经看到了收益。我们现在跟独立制片公司,包括钮承泽导演的公司、吴彦祖 和冯德伦的公司,都开始进行长期电影系列拍摄和合作。每年稳定的可以有五条线,起码两三条线贡献出当年有影响力的电影。经过了上市三年的调整,希望 2011年是我们最后一次出现“电影小年”的年份。
电视剧业务用了三四年的磨合期,现在的电视剧团队我觉得到了一个最成熟、磨合最完整的一个阶段,我们这12个制片人的团队正从公司第二阵营冲击到第一阵营,跟电影事业团队是平起平坐的经营团队。2012年我们相信电视剧会比2011年继续成长。
今年拍摄的几部电视剧都是华谊兄弟非常好的知识产权延续,电影电视这种互动性再加上我们的艺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期待电视剧像电影一样,每年给消费者贡献一两部有话题性的戏,当然期待制片人越来越完善。
2011年是华谊兄弟整体成长的一年,去年我们在没有电影强片上映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了近四成,我们自己对这个结果的解读还是证明这两年华谊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娱乐公司在布局上的成绩。
衍生品也有3000多万的利润支持,就是品牌授权,这个模式基本就是迪士尼、华纳和环球的品牌授权模式,我们去年在苏州、上海、深圳三个中心城 市都做了这个布局,建设影视城和文化城,既有环球时代影城那样的模式,也有文化城的计划,复制好莱坞的模式,目标是打造为中国未来的影视Studio集 群。这种衍生品在国内实现雏形的,华谊兄弟应该是第一家,目前进展顺利,并且我觉得华谊也具备这么多的原创核心内容。
游戏方面,我一直看好游戏和内容公司的组合,虽然我们看到华谊巨人去年对我们利润很小,但是很短的时间,这个局部很重要。另外投资掌趣带来了一 些惊喜,今年二季度就要上市了,这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制造手机应用公司,我们是第二大股东,会带来直接收益,内容产品开发也有保障。这都是华谊兄弟布局的 收获,今年我们也会把这种“内容+渠道+衍生”全产业布局的模式继续深化下去。
对新媒体,对华谊文化城这种衍生品和游戏板块,我也希望在三五年后,成熟起来能够成为华谊的主战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