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新旧更替的“死亡迷局” |
来源:email100.com 时间:2012-03-25 |
2012来了!根据玛雅人的语言,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个人理解,2012不会是世界末日,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文明的诞生伊始。在这一年里面,很多老的陈旧的不适合时代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必将衰落,应运而生的应该是全新的以“人”为中心的以基本的人性发展规律为指引的思想形态,
历数历史上的文明大更迭,都是一个整体性的变化,不存在孤立于整体之外的事物存在。思想领域如此,社会方面如此,商业经济领域更是如此。
说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想起亿万年之前的恐龙。作为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恐龙在白垩纪是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优势的。但是,为什么后来恐龙又奇迹般地消失了呢?根据科学的解释是,天灾,让恐龙舒适的生存环境不再存在。气候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化,让庞大的恐龙不再拥有生存的根基,所以,最后灭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点也不意外。
我们又回溯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自从199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电子商务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形式就应运而生。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业态就是在一个摸索中前行。张树新的瀛海威就是那个时候的第一个互联网企业吧?然后后面还有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先生和王峻涛搞的8848,后来这些公司都消亡了。
为什么?个人觉得在那个特殊的阶段,互联网远没有现成的模式啊什么的,大家都是在摸索,怎么做,怎么赢利都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变数。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天生排斥性,所以,那个时候的张树新门并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在那个蛮荒的年代里面,在那个大家看待互联网如同看待火星事物的年代,张树新们用自己的付出给我们全部扫盲,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新一代互联网从业者的思索。
后来出现了四通利方改组的新浪,由论坛发展起来的门户,出现了搜狐,在Chinaren的基础之上做出来的门户,出现了网易,在163邮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门户网站,出现了腾讯QQ,出现了阿里巴巴,出现了慧聪国际。。。在这里,感谢王志东,陈一舟,丁磊,张朝阳,马化腾,马云,郭凡生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前辈,你们就是历史。
从四通利方的案例不难看出,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多少有点误打误撞的意味。做门户怎么做?那时候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里面要怎么做资讯怎么挂SP,怎么做新闻等等,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做成了这样的一个东西。老实说,QQ最开始不也是想做一个电信的附属产品卖出去吗?
随着中华网,三大门户的上市,中国掀起了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但是那个时候,很多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是并不盈利的。甚至张朝阳那时候都没有想明白过这个东西是怎么赚钱的。
QQ最开始也是不挣钱的。后来在曾李青前辈的运营之下,和中国移动合作,搞超级QQ,这时候才开始赚了第一笔钱,有不有?然后才是后来的QQ会员啊什么的。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前进。人类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第一只猴子下树开始直立行走,可能到现在大家都还在树上抢果子吃呢。正是因为这样果敢无畏的创新精神,QQ、新浪、搜狐、网易等开始实现了盈利。阿里巴巴最开始也是不赚钱的吧?还在美国打广告,但是还是不赚钱的吧?最后不是搞了“诚信通”这个产品,靠电话营销卖“诚信通”这些才开始赚钱的么?是不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这是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互联网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失败的占绝大多数。除了外部的环境影响之外,自身的先天贫血骨骼发育不良是主要原因。
我们试着想一下:为什么四通利方要改组成新浪做门户?为什么搜狐不一直就做Chinaren?为什么网易不一直做邮箱?为什么阿里巴巴要做诚信通?为什么慧聪要搞商会展这些?为什么?为什么?除了自身的收入需求发展需求之外,有没有可能在他们之前就有壮烈牺牲的呢?有!肯定有!人性发展的进程来说,人们总是在不断吸取人家失败的原因然后自己努力克服。互联网也不例外。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如新浪等企业实际上是一次新旧之间的更替,完成了自我的一次重生。
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如今的企业。京东,当当,凡客,唯品会,走秀,尊酷,呼哈网,赶集,51,我买,团宝,美团,拉手,新蛋,库巴,人人,糯米团。。。。如此多的企业,琳琅满目,不得不说是互联网非常繁荣。
但是,在如此繁荣之下,是不是觉得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呢?是不是觉得某些东西好像是真的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又缺少一些支撑呢?缺少什么呢?缺少创新吧?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能力,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产品或者理念作支撑。雅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互联网发展的混沌期,依靠简单的搜索,在那一个短暂的时间段之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所以,在那一个时期的雅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资本市场上一时风光无二。但是,随着市场温度开始变化,新的商业模式的冲击,老迈的雅虎还能够持久吗?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能看眼前的繁荣。这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一个基本常识。同样的道理,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不能看他广告打了多少,资本市场上融资多少,以及所谓成功企业人士鼓吹的业绩,而是要看其本身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根据时代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变化性。这不,杨致远先生虽然一手打造了雅虎,但是并没有在雅虎中后期的发展中给雅虎注入更为新鲜的基因,所以,老迈的雅虎就一直靠这一点老本在苦苦支撑。比雅虎后做搜索的谷歌,百度,就是靠着野蛮的创新精神,后来居上。廉颇老矣!
社会在进步,市场环境在变化,人们的需求以及想法思路都在发生着变化。在上一刻,我们可以给用户扫盲用hao123可以很简单的进行互联网冲浪,下一秒大家可能就会选择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搜索,比如360,比如Opera,比如谷歌Chrome,比如糖果。。。十年前很多人会使用雅虎作为搜索引擎去找东西,现在呢?人们经常使用的可能是百度,谷歌这些了。。
而在这样的市场变局之下,那些老迈的互联网企业,还能够留存吗?QICQ,AOL,TOM,MYSPACE。。。不是时代发展过程中自然淘汰的吗?同样的道理,雅虎也会这样自然死去,等待雅虎的结局是破产清算或者并购,尽管看起来目前的雅虎还有那么多钱。
再说团宝网。团宝网真的是死于资本之乱吗?个人觉得不是。团购这种模式,仅仅是一种促销方式而已,绝不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商业模式,尽管看起来目前高朋、拉手、美团什么的都还在运行,冷暖自知。
从来不认为这些靠输血做出来的自身缺乏创新性靠叫卖声大一点的企业能够有什么好的出路。所以这样的商业模式只有两个选择,一种是自然死亡,但是资本不愿意;一种是赶紧上市,像窝窝团一样成天忽悠上市,赶时间呗,这类行业的特质就是谁冲到前面就谁赢,这不,拉手不也是在忙乎这事么?即便团宝不倒下,那么不想自然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融资。这击鼓传花的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否则对谁都不好交代。那么还有聚划算以及糯米团这些,情况如何?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有上市公司的资金库撑着,烧钱是无所谓的。但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是,这个模式的确不赚钱,只能做投机。
转过头来说一下视频行业。前不久优酷和土豆不是合并了吗?两家上市公司合并,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对于谁好?资本方赢了。成功套现回笼了。而留给优酷土豆爆米花PPS的困局还在。如何盈利?是一个生死难题!资本可不是妈妈的奶,说有就有的。
再说B2C行业。前不久麦考林上市了,激起了资本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B2C的春天到了。真的到了吗?大家难道看不到当当都开始在都开始变自营为合作运营了么?凡客不也是着急着去纳斯达克么?乐淘的毕胜不也在说B2C就是一个骗人的么?资本是逐利的。看到哪儿热就往哪儿跑,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我们普通的创业者,难道我们也得头脑热跟着去送死?京东?京东融资了多少亿,不是也没到账么?今日的董事长在大谈京东怎样,不想上市。。是真话?说给大家听听而已。她真不想?恐怕巴不得明天就上市吧。用户不是傻瓜,股民不全是250,纳斯达克也不全是脑子进水的,就那么容易上市?人家是说可以赌未来,但是,有一些先天不良的商业模式有未来吗?除了卖东西还是卖东西,毫无新意,是个人都烦,何况股市?
任何商业模式都有着其时效性。能够在市场上存留多少时间,就看企业本身的创新力够不够了。如果持续创新,那么生命周期就会更长一点,如果不创新,那么活不过多少年。这是市场的基本规律。那些本身就靠抄袭别人而自身又不够创新,尽管规模很大,但是仍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曾经世界第一的微软,不是也被苹果给挑下来了吗?要不是微软之前的众多产品在行业中占尽优势的话,早就消退了。这不,微软在开始推全新的WIN8了,开始和互联网接轨了吧?去看看周鸿祎的奇虎。奇虎之前是不是号称要超越雅虎?为什么消失了呢?为什么周鸿祎现在专心做安全卫士了呢?是不是因为发现了奇虎自身发育不良进行的一次断腕然后找到差异化,找到市场爆点的呢?
说了一大堆废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互联网发展到了精耕细作的年份,那些靠楚人学步学来的模式必然要经历一次洗牌,那些所谓电商传媒视频分类模式必然要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死去一大堆。在互联网的积蓄期,那些所谓的C2C,B2B模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能够很好的存活下去;而经过了十几年的积淀,在今天这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那些所谓的C2C,B2B等等必然死亡。就在今明两年。会有大量的企业并购发生,也会有大量的企业裁员破产的信息出现。
|
|
|
|